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向學習德文前進 (2)



© Maisy Wang

轉學到盧森堡的法國學校後,新的挑戰又來了,德文課更多,每周將有三堂,而且另有一堂英文,加上必然的法文課,每周共有十堂語言的課程,一得知,腦海裡馬上浮起各式各樣的字母,恍如身陷汪洋大海般,感覺快被整個淹沒。

以上是身為父母對三種語言並學想像的反射反應,光是法文,隨著時間推移,動詞不斷地跟著變化,姑且不論有些母音發音區別必須的音韻符號各自不同,每個名詞的陰性與陽性,單數與複數,還要跟著搭配的變化,就夠我們發揮想像力了,英文用法雖比法文來得簡單,但高達百分之六十的單字拼法幾乎相同,其實意涵與用法不盡相同,想到德文更複雜,一堆單字拼法落落長,除了陰性與陽性,還多了中性的用法,這還不打緊,同一個字的用法,還會隨事情或時空不同,用法或意思也跟著變換。心想如果是我,三種語言一起來,恐怕還沒弄懂前,腦袋就昏了,直接倒地好了。

開學第一天的放學時間,在我們的眼前,德文老師帶著我們孩子出現了,往我們的這個方向走來,停在我們的身邊說:


"啊!正巧我想找您們,是這樣的,您們的孩子這個年級的德文共分五組。她剛通過分組德文測驗,根據測出來的結果,她會在我這組。"

不待我們回答,他接著說:

"順帶說明一下,這裡的學生大多從幼稚園開始就接觸德文,所以老師會根據他們每年上課表現與考試結果,給適合他們程度的組別,不需要另外測驗,只有新學生才有這樣的考試,您們的孩子是今年這個年級兩個參與者之一。"

可能是一聽到這所學校學生從很小就開始學德文,才剛接觸德文一年半的我們家這個孩子,程度上應該離得很遠,加上這個語言很難學會,給人的印象,實在根深柢固,孩子的爸爸忍不住問:

"我們完全不懂德文,無從幫起,萬一她不懂的時候,是否需要另找老師協助她嗎?或者,讓她接觸一些線上學習?"

這個德文老師聽完,一臉毫無訝異的回答:

"目前還不需要,日後若有這個可能,我不排除給予您們這樣的建議。不過,請您們放心,她之前學校給了一些基礎,這已經是個好的開始。若學生學習有障礙,學校會安排老師於放學後時間一對一幫學生進行補強的工作,直到學生達到其所處的組別要求的基本水準。至於線上學習,我個人比較不是那麼認同,語言是活的,不是機器,當然線上學習有它的一些功用,互動性畢竟還是有限,學習成果自然也有限。"

從此,儘管每年組別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還是老師刻意?孩子總是跟著這同一個老師,就這樣,老師對她的程度瞭若指掌。根據孩子的反應,他上課給的教材一向簡潔不複雜,內容編得很清晰,主題很明確,嵌入的單字用法與文法連結,還有相關的衍申用語,很有系統地編排其中,讓學生很容易進入與上手,是個很有經驗很會教的老師,孩子就這麼幸運地跟著他,穩紮穩打地學著德文。

由於德文與法文都根源自古拉丁文,有些概念相通,會法文有時自然可以幫助德文的理解與學習。

例如德文的過去式和法文有類似的兩種用法 Passé Composé de l'Indicatif 和 Imparfait de l'Indicatif, 兩者都是動詞過去時態的變化,在法文裡,前者意味陳述動作或那件事情已經完全結束,完全不再發生,也就是乾乾淨淨的過去了,後者則是從過去到現在依然存在的狀態,或者是用在陳述過去發生的事件當中,但時間的交代是模糊的,是不明確的狀態下使用的。換句話說,當法國人陳述光單一過去的事件細節,可能就涉及兩種時態,會依據每個細節發生的時間做時態選擇的決定,若有多件同時陳述,多種時態用法勢必不斷轉換,對說話的一方或聽話的另一方,都很複雜。

有段時間,孩子就是在學德文的這兩個過去時態的用法,看她學得蠻輕鬆的,正是來自這孩子自身的法文所幫助。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功勞也來自老師,為什麼呢?正如我在<這裡的生活>裡所提到,我們生活這一帶深受德法文化的雙重影響,很多在這裡長大的人們,自然而然可能駕馭多種語言,這個老師在德國爸爸與法國媽媽的教育下長大,他對兩種語言的駕馭能力更凌駕在多數人之上,當老師是個真正的德法雙語,幫孩子做解釋的時候,精準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對以法文出發學德文的孩子來說,幫助的效應著實強大。

當學生程度到一定的水準,老師將學生分幾個小組,讓他們選擇偏好的主題,集體進行如同劇本的繕寫練習,經過三堂課的反覆討論,紀錄,修改與定稿,劇本對話火熱出爐後,讓每組學生練習對白再練習,熟稔後再一一上台,在所有德文老師們面前直接演出,學生們反應熱烈,老師們也都很滿意,每個人對自己的成果表現都很有成就感,津津樂道不已,我們家這個孩子回家後還忍不住地反覆表演給我們看。此時,看她學德文學得這麼快樂,還真是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NB: 圖片是德國朋友推薦學習德文用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