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就從麵包開始談起

過去,一般人想吃到新鮮的麵包,可不容易,是經過好幾千年的努力才有的權力!今天,食用麵包就如同打招呼般的容易,科技進步與簡易食譜,讓我們越來越容易可以自己動手做美味的好麵包,若沒有時間或不會做麵包的朋友們,何不支持自家附近的麵包,享受最有環保概念的新鮮麵包,同時享受近距離帶來的悠緩品味的樂趣呢?

這來自西元前三千年,人類的生活雖開始與麵包相依,但只極少數人才擁有的權力,埃及人不小心的一夜意外中,發現發酵的奧秘,麵包開啟了較柔軟蓬鬆的生命,到了希臘羅馬時代,麵包多了牛奶與油添加的滋味,到這個時期為止,麵包終究只限於權貴家庭享有專權的食品.中世紀開始,法國開始出現麵包店,麵包比較普及些,文藝復興時期,麵包終於進入家家戶戶,不同的是,皇家與貴族享用的是御用麵包師手做新鮮鬆軟的白麵包,平民則是從家中隨手取得的麥子自製而成或帶點霉味的黑麵包.

在拿破崙之前,麵包的商業深受皇家或政府管制,一般人要吃到好麵包還是不容易,在拿破崙的用心下,麵包商業的權力開放民間,每個人終於有權力自由販售或購買麵包,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麵包的供應,不僅來自麵包師經營的麵包店,也來自部分工業化的生產麵包.麵包的生命直到今天,已經超過五千年,過去與政治緊密相依,今日與生活藝術相應其趣,人們透過雙手與麵包的觸感,內心得到最大的樂趣與滿足,好的麵包店,常常位在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落,麵包師用心做出的好麵包,都會建立口耳相傳的好口碑,不難吸引鄰里街區的居民們的青睞.

就拿我所處的法國為例,麵包好吃吸引人之外,麵包也代表著互助的情感,即使某家麵包不是最好吃的,街頭巷尾的鄰居們,還是會義不容辭的擁戴,一方面代表著對土地的情感,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環境保護的意識使然.因此,麵包在現代生活的意義,已經不只於美食的意涵,也有著對土地與環境維護的意念深含其中.透過對街區麵包店的支持,不但深化人與人的美好關係,也透過對地方美食的維護,建立地方的美食文化,消除不必要的運輸所耗費的成本附加在消費者身上的不合理價格,也降低帶給環境破壞衝擊的運輸工具的二氧化碳釋放量,透過每個人有意識的集體努力,讓溫室效應引發的氣候異常與人文衝擊,盡可能降低.

從麵包延伸,蔬菜,水果,雞蛋與各種食物,在法國,地方性消費型態的走向逐年攀升,麵包店使用的麵包也越來越地方與有機,越來越多的麵包店自動自發義務地做鄰里購買地方蔬果食材的收受點,與整個街區,為地球的未來,也為地方農家,給予最好的回饋與助益.因此,不彷在能力範圍內,為保護生活環境一起盡心力,開始拒絕遠地運送的食物購買,也由一樣的概念,拒絕購買其他的商品,一起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溫室效應的升高,尤其拒絕透過二氧化碳釋放量最高的航空輸送的食品與商品,例如遠自法國價格高貴異常的 PAUL 麵包或是歐美品牌的各種商品,從個人做起,不但為下一代努力,也幫自己的荷包大大省多筆.

延伸閱讀: 環保關注

NB:圖片取自Règlement sur le prix du p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