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這麼老舊的核電廠安全嗎?



根據法國綠色和平組織前能源安全顧問Bruno Rebelle的報告,美國設計以混凝土建造的第一代核電反應爐的圍阻體,一般使用時間長度平均27年,使用期限最長為30年,通常從第20年開始,這類的核電反應爐圍阻體便會開始曝露它的問題,讓核電安全出現隨時未知的變數.

因此,當法國電力公司 EDF 爭取通過延長法國核電廠使用期限,造成舉國上下的十分不安,一方面來自核電廠圍阻體已經到了所謂危險的臨界時間,另一方面,福島核災已經證實那樣的圍阻體,根本是不可靠的!如上篇<核電風險竟是這麼近!>(可直接點入)中提到,全法國高達75%已經籠罩在核電高度風險中的人民,只有更備感莫大的健康與生命威脅.

還有一個最讓法國人無法接受的核電問題是,維護核電廠的費用實在高昂,尤其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全球能源的短缺帶動所有相關物資成本的上漲,核電廠維安所需的費用根本難以估算地昂貴,並且逐年呈現倍數增加,尤其核電資訊不夠透明化與隨時面臨可能巨大的意外風險,因而必須付出後果所帶來難以數計的社會成本,正如車諾比的三十年後與福島未來的四十年,還有帶給人民健康上的嚴重危害與需要的醫療過程,想來就覺得非常恐怖.


台灣核電廠的建造正是所謂<美國設計以混凝土建造的第一代>,完工使用至今已經超過30年,這樣老舊且超過應該停用年限的核電廠,竟然還在運轉中,最讓人驚奇的是,它們還位在堪稱活躍的地震帶上,這在全世界所有的核電廠中,蔚為奇觀,可說驚險至極,而且政府官員與相關學者還繼續提倡核電的好處,在國政研究如此重要的報告(可直接點入),竟然處處避談核電真正的風險,用不少歐美片段的資訊來倡導核電如何應該興建,進行不實的報導,著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例如報告中所提到:

在目前已使用核能的31個國家中,只有德國、瑞士與比利時明定廢核 期程,其中德國的自產能源(註一)占所有能源27%,瑞士則佔18%;占比僅3.6%的比利時,能源法條保留相當彈性,政府隨時可以恢復核能以確保其能源 安全與價格穩定。以上這三個國家,全都與鄰近國家併聯電網,一旦缺電,即可向包括法國等鄰國買電。


這樣的論述可說背離事實.法國雖然為核電大國,事實上,老舊房屋隔熱防冷不足,加上過時暖器設備的耗費能源量十分龐大,耗費能源大量到有時缺電,都得跟德國買電,法國自己缺電如此,文中那三個國家如何向無電可賣的法國買電呢?反倒是那三個國家如何在更新能源努力,卻隻字不提,這對台灣全民知的權利,可說是一大損失!

不然,就是用非平衡數據做如下的詭辯:

德國自2011年宣佈廢核以來,核能佔比由13.5%降至 11.3%,再生能源則由20.3%提高至22.1%,燃煤則由43.2%提高到44.8%。家庭用電價格3年來上漲約20%。而發展再生能源並非一蹴可 幾,德國自2000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給予補助以來,至2013年共漲了103.3%,平均每年漲幅近8%。但如此昂貴的代價卻還沒付到盡頭,德國政府 對再生能源的補助金可能還要再上漲48%,而目前就已有近10%的德國人用不起電,那些承租公寓的低所得者,卻必須透過電費補貼房東裝設的太陽能板,讓原 本就已是經濟弱勢的族群雪上加霜,擴大貧富的差距。

事實上,德國更新能源上的努力,著實有成,透過德國政府一連串鼓勵政策,原本必須花費在能源費用為法國三倍的德國人民,大幅降低這類的支出,現在不少德國家庭因替代能源的好效能,所付的電費與瓦斯費,已經降為只有法國人的三分之一.短期間,德國政府因鼓勵政策的確必須付出大幅的支出,長期來看,將會降低德國未來在能源上的耗損成本,以德國人實事求是的著名精神,尤其在精簡政府支出預算上,可說是全球最嚴苛的模範生,就這點來看,我們可以思考德國政府是不會在能源的未來決策上,做如上面粗體妄自以為所說的<愚蠢般的決定>,德國女總理是資深的物理專家,對核電多少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她一向以深思熟慮著稱全世界,她與她的智庫必定經過嚴密的研究與評估,才做如此以永續替代能源的鼓勵措施,而且德國政府將納稅人繳的稅有效的回饋在納稅人身上,如此好的行動,更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典範.

還有一段可笑的論點:

身為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產能源比例和我國一樣低(同樣僅占2% 左右)、且和我國一樣缺乏與鄰國互通電網的韓國,則是積極發展核能產業,預計將核能裝置容量占比由2017年的30%提升到2030年的41%。目前韓國 核能佔發電比重約36%,大於台灣的19%。這是韓國可以在近年世界油、煤、氣等能源大幅上漲時,工業用電價格仍可維持世界最低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的核電依賴既然不到20%,不但不往新的永續的替代能源發展,不廢除風險巨大的老舊核電廠,為什麼還要濫用納稅人的錢去蓋根本非必須的第四座核電廠?為什麼要拿龐大的支出去做一件極度可能危害人民的事情呢?只是為了跟南韓競爭而葬送人民的生命安全嗎?還是要與文中提到的國家如俄羅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比較看看誰比較能承擔核電這種在台灣非必要的巨大風險?又為何不將這樣龐大的預算用在公共醫療的支出,為台灣人健康的未來,做更多的預防,並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正面刺激台灣的經濟發展呢?

當然,這篇報告中,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疑惑需要大家努力的辨別,我個人則是期待台灣國政研究報告人員,能夠將美國,法國,德國與其他先進國家對核電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研究評估,做真正深入的閱讀與探討,從中提出對台灣未來有建設性的建議,而不是用表面的數據輕視這些先進國家專家們的腦力成果,從烏克蘭的車諾比,美國的三浬島與日本福島三大核災,我們更應該從中記取教訓與警惕,別忘了,他們在核電的科技能力上,都遠遠超越台灣,但依然無法避免這樣的悲劇,這很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與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環保關注圍阻體神話破滅

NB:圖片取自維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